如果旅行得事先做功課
又不是學術研討 何必這麼辛苦
如果旅行當中非得專注於導覽解說
又不是戶外教學 何必這麼專精呢
當然這是幼苗個人的旅遊態度
每個人對旅行的定義各有趣解
停留羅馬雖然只有兩天 但行程非常豐富
以致不做功課又不聽導遊講解的幼苗產生
今夕是何夕 此處是何處的錯亂
就是跟著隊伍走 也不知道去的是啥地方
時至一年半載的今天
看著照片對應行程表再與別人的網誌確認
原來…這裡是萬神殿呀
如果當時知道這棟古建築已有2000年的歷史
幼苗也不致於這麼輕慢了
而對萬神殿毫無概念的幼苗
竟然無厘頭的浮現埃及艷后及希臘神話的印象
而今Google才知道萬神殿Pantheon供奉眾神的廟
當初是為了紀念奧古斯都大帝遠征埃及所建
是希臘廟宇與羅馬圓頂建築的組合
在當時幼苗對萬神殿的第一感覺不是很好
覺得…陰陰的 現今讀別人的網誌才知道
原來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的公墓
這後殿竟是國王的陵墓
更別說入殿繞了半圈後 聽導遊說
這裡…躺著某某某 不一會兒 這裡是某某某的墳墓
體質虛弱的幼苗 嚇的一直離雕像 壇哪 遠遠的
凡事都是心造作的 幼苗把萬神殿等同於台灣的萬應公
神經兮兮的 是不是有點可笑吶
其實這裡現在是教堂呢 很多彌撒 婚禮在此舉行
更好笑的是 如果當時知道這裡是萬神殿
幼苗也不會熱呼呼的去排隊簽名留念
那…幼苗以為這裡是聖彼得教堂 錯亂的很嚴重
萬神殿其實也是藝術之作 由於相機兩光
也由於「萬應公」的小嚇 幼苗沒有好好欣賞
引用新浪〔孝文〕的作品http://shoucang.hexun.com.tw/2011-08-04/132076570.html
好讓大家能感受一下歷史上著名的建築巨作
以上孝文的及以下幼苗拍的大型日晷儀
在當時是被拿來看時辰呢或有什麼用途
是現今科學家研究的題材
幼苗比較喜歡這樣的說法:
萬神廟初期是羅馬皇帝在使用的
這個圓洞在羅馬重要的日子 陽光可以照進廟裡
灑在正在祭拜的皇帝身上 營造出君權神授的效果
說實話幼苗不會後悔不聽導覽
街景 人物終究是幼苗最感興趣的
留言列表